赐酒解毒
春秋时期雍城(凤翔)附近三百余“野人”杀吃了秦穆公的几匹良马,被当地的官吏抓获,押往都城以盗治罪,秦穆公制止并赦免了他们所犯之罪,且将军中秦酒(即今西凤酒)赐予“野人”饮用,以防“食马肉不饮酒而伤身”。后来秦晋韩原之战爆发,秦穆公被晋惠公率军围攻在龙门山下不得突围,正在危机关头,突然有一队“野人”杀入重围,一阵大杀大砍,晋军大败,晋惠公被禽。这正是三百余“野人”拼杀以报穆公昔日“盗马不罪,更虑伤身,反赐美酒”之恩。
天下大酺
《史记·秦本记》记载秦王嬴政二十五年(公元前二二一年),秦军平燕破代,只剩齐国唾手可得。秦王大喜,便命“天下大酺”举行全国饮酒盛会,以示庆贺。酒官按秦王旨意使人专门筹备家乡车载马驮、日夜不停地把秦酒送至咸阳秦都。
秦王嬴政还仿效殷纣王,在咸阳城中筑起硕大无比的酒池,酒池里面要盛满从柳林运来的美酒。据《庙记》记载:“长乐宫中有鱼池,酒池,池上有三株宝树。”长乐宫只是秦王的一座行宫。由此可见,当时所建造的酒池规模是多么的宏大。
同年七月,秦军攻破齐国,至此六国既灭,天下一统。秦王嬴政躇踌满志,激情高昂,又以秦酒举行隆重的开国登基大典,举国欢腾,普天同庆。宫廷上下皇亲贵戚和万民共饮。秦酒从此便成为统一帝国的国酒,并北传塞外,南跨长江,成为全国酒源。
穆宗倡酒
唐朝长庆年间,穆宗准奏了宫廷用酒侍郎王允对凤翔酒业发展的建议后,大摆宴席,宴请文武百官,还颁布了一整套关于推广柳林酒业的法令。由于穆宗大力倡导,促进了各地酒业的迅速发展,官酿私酿同样兴盛。西府一带出现“户户贮美酒,千村共飘香”之盛况。
据旧《凤翔县志·宿业志》载,唐代凤翔柳林酒工艺具有发酵期短,成本低廉等优点。加之粮食连年丰收,又没有酒禁,酿酒业发展盛况空前。老烧坊不减,新烧坊增加。柳林人家十户有八户与酒有联系,不是开酒作坊就是开酒商铺、或者种植酿酒用的高粱。
唐文宗李昂太和八年(公元八三四年),凤翔城内酿酒作坊更多,西凤酒又以“甘泉佳酿、清冽醇香”而再次列为贡品之首。此时,西凤酒以开始用大麦、豌豆做麯,以高粱作为原料酿酒,醇香典雅,诸味谐调。赢得了“开坛十里香,隔壁醉三家”的赞誉。
丝路飘香
汉朝,中国与世界各国商客开始广泛交融,此时秦州春酒也名噪一时,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时,秦酒作为朝廷馈赠友邦礼品随“丝绸之路”上的商贾驼队、西征勇士飘香欧洲、中亚,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深受国外王室贵族的喜爱。
蜂醉蝶不舞
唐仪凤年间的一个阳春三月,吏部侍郎裴行俭护送波斯王子回国途中,行至凤翔县城以西的亭子头村附近,发现柳林镇窖藏陈酒香气将五里地外亭子头的蜜蜂蝴蝶醉倒奇景,即兴吟诗赞叹曰:“送客亭子头,蜂醉蝶不舞,三阳开国泰,美哉柳林酒”。
苏轼咏酒
北宋文学家苏轼,是中国历史上最不会饮酒却最爱饮酒的文人。他说:“无人比我能饮酒,无人比我不能饮酒。”就是对自己无饮酒之量却有饮酒之雅兴的绝好注脚。苏轼出仕第一站,便是做酒乡凤翔府签书判官。从此,开始了他亦酒亦文、亦官亦士的诗酒人生。
苏轼在任职凤翔签书判官时,在“喜雨亭”落成之日,邀请朋友把盏庆祝,“举酒于亭上”,畅饮橐泉美酒(西凤酒)。酒后留下了名篇《喜雨亭记》。他用“花开美酒曷不醉,来看南山冷翠微”的佳句盛赞橐泉酒。至今在凤翔县东湖尚有赞酒墨迹碣石。
苏轼在凤翔为仕三年,写过一百三十余首诗文,其中数十首都因喝西凤酒有感而发。字字如酒,句句飘香。他既喜爱酒又会酿酒,所以对西凤酒的酿造非常关心。他多次上书仁宗皇帝,请求放宽对酿酒业的税收政策,使凤翔酿酒业得以蓬勃发展,成为闻名全国的酒都。
慈禧赞酒
清末,八国联军侵入北京,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及皇宫人员逃离北京,避难西安,前后八百多天,在此期间,她不顾山河破碎,社稷蒙难,经常宴饮、醉酒欢歌。当年大年三十,辞旧迎新,慈禧太后大宴群臣。陕西巡抚允升得知此讯,连忙奉上西凤酒和陕西特产。
宴会开始后,先是看秦腔戏“麻姑献寿”当慈禧太后品尝一杯西凤酒后开颜惊叹:“真乃玉液琼浆也!”随后赐予随行众臣品饮。于是,西凤酒美名不胫而走,后来,八国联军撤走,慈禧太后回京时带走了不少西凤酒,时人称之为“御酒回宫”。从此西凤酒迅速流行于京城。
当时的西凤酒,只是小烧坊生产,最高年份不过数万斤,只能供达官贵人享用。酒运兆国运。如今西凤酒产量已超过数万吨,进入千家万户,一九一五年获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。一九三三年正式命名为“西凤酒”。从此,西凤酒一路高歌,誉满四海五洲,成为国酒和民族品牌。
-
西凤酒1952金尊二十年
-
西凤酒1952标准版
-
西凤酒幸福52
-
西凤酒1952铜尊典藏
-
西凤酒1952金奖三十年
-
西凤酒1952金奖五十年
微信扫一扫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上一篇:白酒需不需要醒酒?
下一篇:白酒包装美学风格,还需实现内容化